我們該如何促進公民電廠的發展,讓民眾參與能源產業並從中獲得收益?

面對2025年「展綠、增氣、減煤、非核」的能源轉型目標,以及更長遠2050年淨零碳排願景,身處台灣的我們,從現在開始可以做些什麼,以達成這個願景?在這個討論串,我們邀請大家一起討論:

我們該如何促進公民電廠的發展,讓民眾參與能源產業並從中獲得收益?

討論時您可以從不同角色立場出發,例如民眾、產業、政府的角度,嘗試提出不同的建議作法,以達成大家共同的願景。

事實上現在台灣各地在NGO如主婦聯盟、地公、綠盟等的影響下都有許多民眾對於公民電廠懷有熱情和期待,但是實際在執行上卻面臨種種挑戰。公民電廠的功能在於在地創能、在地溝通,在能源轉型中可以扮演最棒的能源教育功能,也許真正可以創出的電占台灣整體的比例並不高,但是可以提高社區對於自用能源創能的驕傲、對能源的認知、同時也有額外的收益和可能的工作機會來讓社區對綠能的接受,這些放長時間軸來看的影響力非常地大。
中央政府可以有一個公民電廠辦公室,雇用對公民電廠有經驗並有熱情的人來執其事,和地方政府合作,一起來負責:

  1. 每兩個月在每縣市舉行一次地方公民講座論壇,讓更多的人認識公民電廠、並且彼此交流在執行上的困難,協助解決應該有的問題。
  2. 成立公民電廠平台,讓公民電廠在申請的制度和程序、與民眾之間的意見交流可以更透明、更清楚、更便捷
  3. 清楚規範公民電廠之相關定義及鼓勵及防弊措施
  4. 明定各縣市鼓勵公民電廠應達成的目標(質化及量化)並確實溝通並協助解決未達成的原因
  5. 找到願意長期配合小規模電廠又值得信賴的廠商。
  6. 協助並規範公民電廠或相關信用合作社在必要融資上的需求
    ⋯⋯⋯⋯⋯⋯⋯⋯
1個讚

不僅是收益的問題,面對未來敵人可能透過網路癱瘓電廠,分散電廠不僅是節能環保,也是一個國安議題。

十分同意 @Clara_Chen 提出的建議。另外,如果各縣市能有更多的示範電場,可幫助政府了解並改善流程,並讓民眾對公民電廠更有信心。

下面的報導給大家參考…